
譚之卓《加速次元》
8-11.9.2022
自由空間細盒
導演說
我編舞的出發點是對身體和具身抽象化的提問。舞蹈 x 技術如何敘述人與虛擬物種的關係?
次元視角與間接互動相碰撞,反映虛擬舞蹈的探索:玩家透過不同設備在三個不確定的時空中,用身體經歷挫折、啟示和挑戰。玩家與不同的化身、身份相遇。
人與網絡中的事物互動時,是否可以透過傳感器產生阻力,來檢驗加速的情況?次元化身能否駐留在虛擬現實與物理現實之間,收集線索,進行解析?在技術的滲透、舞蹈的動靜之中,人的感官上能否重新編程,改變專注力的強度?
在錯置的時間、空間結構裡,我與創意團隊質疑媒體的常規主體位置,嘗試創造新的身心經驗。
我們有時會忘記觀察空間中的新鮮事物。關卡常在身旁,需要自己去闖關。當你找到數據來源,解開困境,自身會成為媒介,流動就成為一種驅動力。在實體與虛擬既分且合的空間中,個體的身體持續被實驗,直至生成群體的共舞,超越個人的身體和想像力,進入未知領域。
譚之卓
加速次元
– 透過虛擬光影與物理現實重新思考身體存在的行動
創作團隊及
城市當代舞蹈團製作團隊
創作團隊
- 導演及編舞
- 譚之卓
- 舞蹈藝術家
- 曾詠暉*
- 劉柏康
- 陳凱明
- 客席舞蹈藝術家
- 韋思晴
- 張子健
- 遊戲設計
- 楊靜
- 虛擬化身設計
- 張天
- 3D模型及動畫設計
- 劉達
- 互動設計
- Joseph Watson
- 作曲及音響設計
- 葉珮君
- 音響工程
- 簡僖進
- 服裝設計
- 葉頌恩
- 燈光設計
- 羅文偉
- 擴增實境設計
- Tristan Braud
- 虛擬機位設計
- 張天熠
- 網頁擴增實境設計
- Guido Stuch
- 虛擬化身顧問
- 吳瀚生
- 技術顧問
- 楊振業
- 顧問
- 張輝
- Gilles Jobin
- 觀察者
- 梁曉端
- 黃嘉豪
- 丘思詠
城市當代舞蹈團製作團隊
- 行政總監
- 劉秀群
- 市場及拓展經理
- 麥素瑩
- 製作經理
- 張詠宜
- 舞台監督
- 李泳蓮
- 助理舞台監督
- 周樂芝
- 魏俊瑩
- 王銘聰
- 服裝經理
- 李慧娥
- 助理服裝經理
- 朱兆銘
- 服裝主管
- 梁頁盈
- 項目統籌(節目)
- 駱俊朗
- 項目統籌(市場)
- 林詠祺
- 實習生
- 麥靜晴
- 創意、美術、平面設計及錄像剪接
- studio-m.hk
- 攝影及錄像
- 馮偉新@ Sun Yeah Production
關於創作團隊

譚之卓 | 導演及編舞
於香港演藝學院一級榮譽畢業,曾赴十四個國家演出及深造,及應邀到芬蘭赫爾辛基藝術節演出。2019年加入城市當代舞蹈團。最新創作包括《乜》跨舞蹈試煉場2022:〈傳感鄰接〉及《約人在聽audītŭs》。譚之卓亦是實驗舞蹈電影導演,作品《喺度?》(2020)及《月之悖論 I》(2019)曾入選十六個國際舞蹈影像節。專注以科學化及動作捕捉技術研究虛擬舞蹈,曾獲邀演出著名瑞士編舞家Gilles Jobin的虛擬舞作;獲德國ROXY-TanzLabor邀請擔任遠距虛擬舞蹈創作者,以擴增實境技術演出,並獲推薦參加於德國舉辦的計劃Tanzkongress 2022,研究更多虛擬及實體舞蹈的可能性。

曾詠暉 | 舞蹈藝術家
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,現為自由身舞者及編舞,於2021年獲得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托基金全額資助,現就讀於香港演藝學院研究生課程,主修編舞。曾為城市當代舞蹈團「舞蹈青年2019」編舞作品《然後我們就__》。

劉柏康 | 舞蹈藝術家
自由舞者,畢業於科隆大學音樂和舞蹈大學,主修現代舞。他曾與不同藝術家和團體合作,包括TS Crew、東邊舞蹈團、新約舞流、誇啦啦藝術集匯,亦作為合唱歌手參與香港歌劇院及香港管弦樂團的合唱和歌劇製作。

陳凱明 | 舞蹈藝術家
自由身舞者及編舞。於倫敦Rambert School of Ballet and Contemporary Dance修畢學士學位。2016至2019居於巴黎,期間與Kalenji by Decathlon、香奈兒、Léage Paris等機構合作。最近以駐港舞蹈藝術家身份為大館、多空間、5+2's Studio、K11 購物藝術館演出。

韋思晴 | 客席舞蹈藝術家
跨界別歐亞藝術家,2004年起扎根於音樂劇及編作劇場。曾於大館2021展覽「信任&迷惑」中為Tino Sehgal編舞作品《如此變奏》及電子音樂及視覺藝術家潘岱靜作品《回聲,青苔與泄》作持續性表演。

張子健 | 客席舞蹈藝術家
香港街舞舞者,近兩年專注探索NFT世界與動態捕捉科技。他結合舞蹈及動態捕捉技術,以Match創造了虛擬舞者Xmatch,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人創建、動態捕捉的虛擬舞者。

楊靜 | 遊戲設計
遊戲製作人,策展人,遊戲研究者。她的最新敘事遊戲作品《遺忘工程師》於世界各地贏得多個獎項。目前致力於多個遊戲製作計劃,如敘事遊戲、VR 平台遊戲及動作捕捉遊戲。

張天 | 虛擬化身設計
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藝術碩士。她目前的作品涉及數字時尚、3D列印及裝置藝術等領域。她通常從自然和環境問題中獲得靈感,對日常生活進行反思,並且持續探索不同媒介之間的聯繫。

劉達 | 3D模型及動畫設計
香港的3D動畫師,作品主要與3D掃瞄、3D列印及動畫有關。現為電影工作者。

Joseph Watson | 互動設計
主要從事機器人的建模及製造,以及工業藝術的創作。他亦繪圖,作品在不同展覽展示。

葉珮君 | 作曲及音響設計
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科藝製作學系,主修音樂製作。本地樂隊假日貞操成員。從事劇場聲音設計、音樂編作及參與多媒體藝術演出。

葉頌恩 | 服裝設計
造型及美術指導,曾任《Esquire》及《Men’s Uno》時裝編輯。曾為So!YoON! 首張個人專輯任造型及美術指導,城市當代舞蹈團丶香港話劇團等藝團任拍攝及服裝創作企劃、Music Lab 《The Show Will Go Online》音樂會任造型設計等。另曾舉行攝影展 《上水BOYS 》。
@runwildrun

羅文偉 | 燈光設計
於香港演藝學院攻讀碩士學位,主修燈光設計。曾為不同劇場演出擔任燈光設計師,於2017年加入城市當代舞蹈團任駐團燈光設計師。憑《冬之旅・春之祭》獲香港舞蹈年獎2020 傑出燈光設計。

Tristan Braud | 擴增實境設計
香港科技大學綜合系統與設計科助理教授。主要研究範疇是擴增和虛擬現實,並對沉浸式環境中的人類行為特別感興趣。他的近作擴展至大規模擴增實境體驗的開發,以實現具城市規模的元宇宙。

張天熠 | 虛擬機位製作
曾與知名互動媒體藝術家合作,利用游戲引擎創作互動作品,並於本地與海外展出,當中包括國際電子藝術研討會 2022。參與製作游戲《遺忘工程師》,並榮獲多個獎項。目前於海外研究荷里活式的嶄新虛擬拍攝技術。

Guido Stuch | 網頁擴增實境設計
一位德國跨媒體藝術家,活躍於國際間的網上製作,如3D動畫、虛擬實境、擴增實境及視覺特效。亦是一位攝影師,涉獵菲林攝影、數碼攝影及古典濕版攝影等多種媒界。
關於城市當代舞蹈團
城市當代舞蹈團是香港首個全職專業現代舞團,以體現香港當代文化為宗旨,編創風格鮮明的作品,刻劃當代舞蹈發展軌跡。舞團於1979年創立,現由香港資深舞蹈家伍宇烈擔任藝術總監,至今製作超過二百齣原創舞碼,常與藝術家跨界合作,並活躍於國際文化交流,致力在亞洲開拓舞蹈新想像。歷年來,舞團代表香港在國際多個主要城市演出,海外巡演二百七十多場,備受國際藝壇重視,更被譽為「當代香港藝術靈魂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