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田宏明:梅田密語——梅田宏明裝置作品展覽及《密不可分》

梅田密語—梅田宏明裝置作品展覽

8-12.9.2022
自由空間大盒

思想(Mind)、動作(Movement)、媒介(Media)、微觀(Micro)、宏觀(Macro)⋯⋯不同以「M」啟首的英語詞彙頗能扼要概括日本藝術家梅田宏明的創作,構成「梅田密語」。藝術家認為每組作品雖然各有不同創作理念 ,但觀眾都可從中獲得關於身體的感官體驗。

《觸不暇給》裝置(2010)

《觸不暇給》裝置(2010)

此裝置創作靈感來自《觸不暇給》的舞蹈版本(2008),延續梅田宏明對身體如何感知顏色的探索,並分設單色及彩色版本。因應不同文化,人們對不同顏色各有詮釋和情感投射,但顏色對他來說,純粹是一種誘發身體反應的刺激來源。不同顏色的光線,配合強勁的電音聲效,觀眾即使合上雙眼,仍可穿透眼皮「看見」單色或多彩的網格線條舞動。 作品通過提供顏色視覺的身體經驗,把身體的官能反應推到極致,營造知覺與經驗衝突的效果,故藝術家亦視之為「舞蹈作品」。
《動態探索#3溶解中的場域》(2019)

《動態探索#3溶解中的場域》(2019)

首要的創作概念源於如何在空間裡呈現重力(gravity)。互動裝置捕捉觀眾各種身體動作,化成抽象的粒子呈現—「只要你一走進互動裝置,你就是重力。」。觀眾的進出及身體部位的移動造成的重力改變,粒子因而聚散流動,「一個人的動作觸發不同的粒子串流,牽動整個空間的動態場域」。作品旨在促使觀眾體驗「即使在你不情願的情況之下,個人的存在如何影響整體空間」。
《密不可分》VR(2022)

《密不可分》VR(2022)

除了網上展演和現場版之外,《密不可分》亦製作成虛擬實境(VR)的裝置。早在疫情之前,梅田宏明已經有意實驗,如何基於同一個作品發展出不同格式的呈現。疫情下,觀眾觀演模式改變,成為他踐行意念的契機。他嘗試摸索出一套系統,讓舞蹈作品能在虛擬空間和實體劇場靈活轉換。作品以各種形式呈現,提供多樣化的入口,以便觀眾能夠「透過不同視點進入作品,欣賞作品」。

創作團隊

《觸不暇給》裝置(2010)
  • 概念
  • 梅田宏明
  • 聲音及視像設計
  • S20
《動態探索#3溶解中的場域》(2019)
  • 概念
  • 梅田宏明
  • 視像程式
  • Gabor Papp
  • 感應程式
  • 櫻井亮大
《密不可分》VR(2022)
  • 概念及編舞
  • 梅田宏明
  • 音樂
  • AOKI takamasa
  • 影像概念
  • S20
  • 影像創作
  • THINK AND SENSE
梅田宏明 攝影:Aya Tarumi

關於梅田宏明

梅田宏明是當今最前衛和炙手可熱的日本藝術家之一,集編舞家、多媒體藝術家和表演者等於一身。 梅田所編創的獨舞作品如《形層疊影》(2011)、《分流》(2013)和《潛動粒子》(2013)等,體現了他獨創結合身體、影像、感官刺激等不同元素的美學和肢體語言,在世界各地巡演,均備受讚賞。於2009年開展為期十年的編舞項目Superkinesis,結合電子裝置把身體動作化成環境聲音,衝破物理界限,與不同領域的舞者共同探索嶄新的動作語言。2010年起涉獵裝置藝術創作,讓觀眾置身光影幻像的感官刺激之中。同時致力培養年輕舞者,推廣自家的運動力學律動方式「Kinetic Force Method」。

梅田將於2022年起於日本橫濱紅磚倉庫一號館擔任首位編舞家。